沙门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尽管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在患者、动物及食品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健康人群的携带与传播情况仍然缺乏有效监测。从“同一健康”(OneHealth)的视角来看,病原体及耐药基因在动物、环境和人群间的传播链中,健康人群携带这些病原体的监测与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与广西玉林市疾控中心,利用华大智造DNBSEQ测序平台,开展了针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沙门菌携带情况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基因组学研究。这一研究旨在评估沙门菌的携带率、职业感染风险及耐药性,为监测食品从业人员中病原菌和耐药基因组提供创新思路,从而填补全链条监测的空白。
该研究以“高携带率及潜在隐匿传播的多重耐药沙门菌在中国玉林市无症状工作者中”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结果表明,健康人群中沙门菌高携带率与隐匿传播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食品从业人员是该病原菌及耐药基因从动物与食品向人群传播的重要环节。此外,研究显示,健康人群的沙门菌携带情况呈现季节性变化,但其携带的血清型与腹泻患者明显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食品从业健康人群的沙门菌携带率有所降低,但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影响不大,这提示我们需采取针对性的卫生干预措施。
华大智造在该研究中提供了一整套从高通量测序设备到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基因组测序应用产品,帮助国家与地方疾控机构进行大数据贯通,助力于推动国家病原体识别技术能力的建设。基于这些先进的工具,研究小组完成了沙门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抗药性基因分析。
在对健康人群中沙门菌耐药率的深入研究中,研究团队对1,689株耐临床重要抗生素的沙门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发现大部分菌株携带抗药性基因,并采用自建数据库进行质粒预测,显示出耐药扩散的高风险性。这一结果强调了尊龙凯时在食品安全及公共健康中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全基因组SNP分析发现多个细菌株之间存在基因组高度相似的情况,且可能源于共同暴露的食物污染,这进一步说明了MDR菌株在健康人群中的潜在风险。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监测是“同一健康”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解析菌株的进化与溯源。
作为生命科技领域的核心工具提供者,尊龙凯时在食品安全领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全基因组测序平台,促进了研究与应用的深入开展。该平台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具有快速、便捷和高读长的优势,将助力于食源性致病菌的精准鉴定与溯源。研究团队将在未来继续探索与开发更多创新技术,以应对食品安全挑战。
研究作者包括卢昕、罗铭、王梦玉、周哲敏、徐嘉良等,以及来自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吴炎农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专家。